一、引言
在现代商业与经济活动的复杂体系中,物流与货运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货运主要聚焦于货物借助运输载体在不同地点间的转移,而物流则蕴含着更为深邃和广泛的意义,二者既相互关联又存在显著差异。深入探究物流与货运的概念、特点、构成以及运作流程,对于全面理解现代商业的流通环节以及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二、物流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 起源于美国与日本的物流概念
- “物流” 概念最初萌生于美国,早期主要侧重于物质的配送。至七十年代,这一概念被引入日本,当时其被理解为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对物资履行诸如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功能,并且信息功能作为控制这些功能的后援,在物资销售过程中发挥着桥梁般的关键作用。
- 我国物流概念的引入与演变
- 我国于八十年代首次接触 “物流” 概念,彼时其被称为 Logistics,原意为 “后勤”,源于二战期间军队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所使用的术语,是维持战争所需的后勤保障系统。随着时代发展,Logistics 被应用于物资流通领域,其内涵得到极大拓展。物流不再局限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而是全面涵盖从供应商到生产者的原材料采购,以及生产者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处理等各个方面,旨在全面、综合地提升经济效益与效率,逐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体系。历经近几十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物流已进阶为 “现代物流” 概念,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目标,将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要素统一纳入考量范畴,作为一种战略举措,相较于传统物流仅被视作 “后勤保障系统” 或 “销售活动中的桥梁”,其内涵在深度与广度上均实现了质的飞跃与拓展。
三、现代物流与传统货运的区别
- 准时性
- 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加工、分拣、包装等环节紧密围绕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计划展开。生产的精益化组织对物流在时间维度上提出了精确化要求,产品实物流动的速度过快或过慢,以及接取送达时间的过早或过晚均不符合要求。物流管理与传统运输的核心差异在于全过程是否运用精确的时间进行有效控制与组织,准时性已然成为物流服务的首要准则。
- 计划的灵活性
- 物流服务需要高度的计划性,然而这种计划必须充分考量各种或然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其本质特征是紧密服从生产和销售的节奏变化,一旦节奏出现变动,即便原本合理的计划也需及时进行调整与补救。物流计划实质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方案,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 服务范围的广延性
- 物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质量虽有标准但追求永无止境。在服务进程中,凡是客户不满意之处均需加以改进,凡是客户需求之处均需全力满足。这些持续的改进与附加工作往往能够催生出新的服务项目或产品,为物流企业开辟更多的商业机遇并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体现出物流服务范围的广泛延展性。
- 营销的创造性
- 物流企业为争取客户需强化市场营销,但这种营销并非简单的报价与签约行为。而是要为客户量身设计一整套最为优化、经济的产品物流方案。因此,营销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既精通运输又熟悉生产、销售和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取决于他们能否创造性地应变并设计出契合客户需求的方案。对于物流服务而言,单纯依靠宣传仓库、车辆等硬件设施难以获取订单。
- 合作的长期性
- 物流服务与传统运输的显著区别在于其高度重视并审慎筛选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这彰显了物流企业的实力以及规避风险的能力。同时,这种实力还体现在与各类运输方式的协作伙伴关系是否稳固、网络化技术支撑是否强劲。具备多式联运功能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必备条件,以确保在长期合作中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四、物流的构成与具体内容
- 七大构成部分
- 物流涵盖物体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协同运作,共同构成了物流系统的有机整体。运输环节负责实现物品在不同地点间的空间位移;仓储环节提供物品的存储与保管功能;包装环节旨在保护产品、方便储运并促进销售;搬运装卸环节保障物品在同一场所内的水平移动;流通加工环节根据需要对物品施加简单作业;配送环节将物品准确送达客户手中;物流信息环节则对与物流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与传递,确保物流活动的高效、顺利进行。
- 具体作业内容
- 运输:借助各类设施和工具,实现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物流活动,是物流系统中实现空间位移的关键环节。
- 库存控制:对库存数量和结构进行精准控制、分类与管理的物流作业活动,旨在平衡库存成本与服务水平。
- 包装:包括包装材料、容器及辅助物的选择与应用,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以达到保护产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 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为产品的运输和保管创造便利条件。
- 流通加工:在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流转过程中,依据实际需求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以提升物品的附加价值与流通效率。
- 信息管理:对与物流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以及生产、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处理与分析,为物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物流活动的有效、有序推进。
五、货运的定义与程序
- 货运的定义
- 货运是指由运输业者提供的普通货物运输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运输被定义为对物资的流通配置,涵盖制造商、流通商的装卸、运输、仓储、搬运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对货运的重视已提升至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战略高度,成为货运定义的核心内涵。
- 货运程序
- 接单:公路运输主管从客户处接收运输发送计划,运输调度从客户处接出库提货单证,并进行仔细核对。
- 登记:运输调度在登记表上依据送货目的地和收货客户标定提货号码,司机(指定人员及车辆)到运输调度中心领取提货单,并在运输登统本上确认签收。
- 调用安排:填写运输计划、运输在途及送到情况追踪反馈表,并进行电脑输单操作。
- 车队交换:根据送货方向、重量、体积等因素统筹安排车辆,将运输计划报给客户处并确认到厂提货时间。
- 提货发运:检查车辆状况,按时抵达客户提货仓库,办理提货手续,妥善装载货物并做好防护措施,办好出厂手续后电话通知收货客户预达时间。
- 在途追踪:建立收货客户档案,司机及时反馈途中信息,与收货客户电话联系送货情况并填写跟踪记录,遇异常情况及时与客户沟通协调。
- 到达签收:电话或传真确认到达时间,司机将回单用 EMS 或 FAX 传真回物流企业,签收运输单,定期将回单送至客户处,并将当地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客户。
- 回单:确保货物按时准确到达指定卸货地点,完成货物交接并实现百分百签收,保证运输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客户出库单一致,同时了解送货人对客户产品在当地市场的销售情况。
六、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 标准化与整合趋势
- 在物流行业中,将包装、仓储、装卸、信息处理、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与基本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标准化体系并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实施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标准化整合,能够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 第三方物流的兴起
- 物流货运(第三方)业务日益受到重视,其核心在于将物件从 A 点搬运至 B 点,并涵盖过程中的储存环节,通过选择第三方物流业务转交,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有效减少物流总支出并降低运营成本。这一模式在现代运输行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推动着物流行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 信息化与智能化转型
-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信息化运输建设与智能物流已成为现代运输行业的关键主题。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物流企业能够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处理,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高运输效率与服务质量,实现智能化的物流管理与决策。
综上所述,物流与货运在概念、内涵、运作流程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与紧密联系。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企业在物流管理与运营决策中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择,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物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