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快递)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措施、配置要素资源、营造发展环境,现代物流(快递)业迅猛发展,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成为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我市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状况到底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未来怎么走,工作着力点在哪里?5月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玲玲亲自挂帅,各主任会议成员分别牵头,相关工委(室)和市有关部门参与,组成8个调研组,市县联动开展专题调研。各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吸取多方智慧,形成一些基本判断,取得一些初步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重要产业优势
近年来,我市现代物流(快递)业快速发展,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快递物流枢纽“多点布局、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逐步形成以义乌国际陆港为核心载体,金华市区、永康、兰溪、东阳等物流基础设施为支撑,呈现“龙头带动、骏马奔腾、百鸟朝凤”的良好态势。去年,我市快递业务量全国第一、快递物流成本全国最低、快递物流网络全国最全,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处全国领先地位。
(一)特色优势复合叠加。金华位于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之一沪瑞高速公路节点,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点。500公里辐射圈覆盖周边省会城市,基本囊括长三角城市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发达地区。东向衔接全球散货吞吐量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第三的宁波舟山港。北向与极具活力的上海、浙北、苏南等区域沿海港口建立常态化集散分拨合作。南向链接福建、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西与西安、郑州、成都等集结中心战略合作,实现东西南北高效协同。金华仓储、物流通道、货源组织等优势叠加,为国内快递物流企业“必争之地”,货运价格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同时,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集聚效应,由“买全国、卖全国”到“运全国、全国运”,基本实现“重(满)箱出、重(满)箱进”。由于小商品货物种类繁多、轻重不等,通过轻重货配载,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
(二)物流设施多点布局。建成义乌港、义乌铁路口岸等6大对外开放平台,金义综保区、“一带一路”捷克站等贸易平台,义博会、门博会等会展平台,口岸功能日臻完善,影响力不断扩大。建成浙中公铁联运港、义乌公路港、东阳国际陆港、永康现代物流园、菜鸟电商园、传化公路港、“四通一达”总部基地等50个物流中心(基地)。各物流产业集聚区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其中,浙中公铁联运港以大宗货物运输为特征,义乌公路港以服务小商品贸易为主,东阳国际陆港以红木进出口运输为特色,兰溪嘉宝物流园注重棉纱、废纸等轻工业贸易,永康现代物流园服务五金产业进出口。
(三)物流网络四通八达。对外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国际物流通道。西向,开通途径8个国家、行程1.3万公里、联通欧亚大陆的“义新欧”班列,在国内中欧班列中线路最长,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点赞。东向,加快“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开通金华市区、义乌、兰溪、永康至宁波的4条海铁联运班线,每日往返常态化运行。对内形成通达全国、覆盖城乡的物流服务网络。开通国内货运专线3000多条,通达国内320个主要城市。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建设农村物流网点2946个、村邮站4846个,基本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四)物流主体竞相落户。通过扶持培育、招大引强,我市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目前,全市共有物流(快递)企业主体近万家,从业人员超10万人,其中,国家3A级以上企业57家,约占全省总数1/8。传化、中外运、普洛斯等知名企业,菜鸟、顺丰、“四通一达”等知名品牌,相继落户金华。电子商务户数全国第一,快递业务量超过90亿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跨境电商发展态势良好,海外仓、跨境网络零售出口额全省第一。
(五)物流业态日新月异。加快物流业与上下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公铁、海铁等多式联运发展。2020年,中欧班列共开行1399列,增长165%,开行量超过前6年总和,跃居全国第四。海铁联运班列运输集装箱14万标箱,同比增长28%,位列全省第一。推动医药、保税等专业物流发展,英特、康恩贝等医药物流品牌在全国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金义综保区封关运行,2020年,进出口额超过22亿美元。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浙江红狮获批全国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6家物流企业获批浙江省网络货运平台试点。
二、发展和发挥现代物流(快递)业优势是情势所逼、现实所需
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如何审读大势、顺应规律、久久为功,如何瞄定目标、持续发力、借梯登高,是各地优先思考的问题。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我市加快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适逢其时。
(一)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执行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交织,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面临阻断和隔离等严峻挑战。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集聚货源、提升运能,为拓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赢得先行之利。数字化改革是浙江发展的鲜明标志,为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我市在 “一带一路”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加快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可为畅通“双循环”提供助力。我市作为外贸大市和制造业基地,拥有“义新欧”战略通道,只要顺势而为、借力发展,完全有条件成为外贸订单和长三角国际物流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二)发挥优势,做强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需要。我市物流市场主体多、从业人员多、往返货车多,公路干线联通全国各地,物流园区(中心)规模和数量居华东首位。去年,我市物流业增加值658.5亿元,占GDP比重14%,位居全省前列。我市物流成本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快递平均单价3.15元/件,是杭州和广州的1/3左右(杭州9.79元/件、广州8.25元/件),发往江浙沪地区单价不到2元/件,批量寄递的饰品类、电子类小件最低1.4元/件。当前,我市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正处于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关键期,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快递)业,突破千亿产业瓶颈、建设现代物流强市,是我市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三)补齐短板,做强弱项,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市现代物流(快递)业具有比较优势,但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对于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个别干部存在思想认识误区,认为投入产出比低,亩均税收不高,不如发展其他产业直接受益明显,不够重视、不愿投入。规划布局缺乏全域统筹,各地物流园区地域分散、功能相近、各自为政,尚未形成综合性、高能级的物流枢纽。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附加值不高,主要表现在“四个80%”:80%以上市场经营主体是小规模企业或个体经营户,车辆数不到5辆;80%以上市场主体很少有纳税;80%以上本地货源由外地车辆承运;80%以上物流企业停留在运输、仓储服务的初级阶段。数字化技术应用跟不上时代步伐,网络货运平台发展滞后,物流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短板弱项是希望和潜力之所在,我市加快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空间广阔、前景远大。
三、扎实推进我市现代物流(快递)业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我市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加快打造现代物流强市,力争3年实现 “十百千万”目标:“超万家企业、千亿增加值、百亿快件、十亿税收”。为此,市政府下发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升级版“八条措施”。我们认为,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是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才能事半功倍。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现代物流(快递)业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是现代流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制造业、商贸业等发展密切相关,对于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对于衔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意义重大。甚至可以说,现代物流(快递)业是制造业、商贸业等发展的变速器。要“跳出物流看物流”“跳出物流抓物流”,像抓工业一样抓现代物流业发展,像支持重大工业项目一样支持现代物流(快递)业项目落地,像建设工业园区一样建设现代物流(快递)产业集聚区。只有推动现代物流(快递)业和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将现代物流(快递)业的成本优势、效率优势,转化为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竞争优势,才能获取区域发展的胜势,有效助力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浙中板块建设。
(二)强化规划引领。以全市“一盘棋”的站位,加快制定全市物流(快递)业发展规划,要跳出金华,站在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视角,谋深谋细我市现代物流(快递)业发展定位。科学布局物流园区设施,加快物流园区整合提升,推动金华传化公路港、东阳国际物流园、兰溪嘉宝物流园等现有物流园区加大资源整合、完善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永康五金物流港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系统布局物流集散网络,重点把义乌国际陆港打造成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把华东联运新城打造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继续巩固物流低成本优势,吸引国际、国内货物资源来我市集散、中转,加快打造辐射全球的华东物流集散中心。
(三)加大主体培扶。加大对大型物流企业、总部型物流企业的招引和培育力度,加快引育一批“全球运、运全球”的龙头物流企业。加快建设优质物流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快递业“两进一出”(进村、进厂、出海)工程,加快形成2个“123快货物流圈”(即“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城乡1小时送达、省内2小时送达、长三角主要城市3小时送达”)。通过工商登记、道路经营许可、车辆年检年审、停车通行、纳税指导、金融支持、口岸监管等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营造物流价格洼地。加强从业人员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确保物流(快递)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强数字赋能。加强网络货运平台建设,支持网络货运平台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引导本地货主企业、物流企业、货运车辆上平台,鼓励平台加强与银行、保险、石油、汽车销售等的合作,开展增值服务。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依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省“四港”联动公共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信息跨部门、跨平台、跨区域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加大与菜鸟、京东、顺丰等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五)加快产业融合。强化上下游产业联动,开展供应链模式创新试点工程,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制造、商贸、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拓展培育物流产业链,推动综合物流园区提档升级,发展货车销售、维修、保险、金融等“后市场”服务,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物流枢纽经济,依托华东联运新城、永康五金物流港等重点物流枢纽,推动“物流产业+”总部经济、装备制造、科创研发、加工贸易、金融服务等业态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物流城、物流小镇。
(六)加速通道跃升。西向,推动“义新欧”提质增效。支持“义新欧”班列做大做强,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业联动、商贸联动、设施联动,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推动平台从单一物流功能向贸易综合服务功能转变。东向,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推动金华—义乌港与宁波舟山港深度一体化,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费用,以海铁联运打造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进eWTP全球创新中心实质化运营,加快沿线海外分市场、物流中心、海外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