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送的定义
配送一词来源于英文“Physical Distribution"(货物配送),最早见于1920年左右。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给出了配送(PD)的概念,“货物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在日本学术界等,日本文部省审定的教材中将配送定义为“最终将物品按指定的日期安全准确交货的输送活动[1]”。
我国国家标准GB/T18345一2001《物流术语》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7]这一定义比较全面地描述了送的内容和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送都一定需要这些作业,用户的要不同、配送的客体不同,作业的内容也就有所取舍,如包裹快递配送就不要加工、分割等作业。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配送活动均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配送是以分拣和配货为主要手段,以送货和抵达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物流活动;(2)配送不仅是将商品通过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方式、恰当的费用最终传递给需求者,而且也将优质的服务传递给需求者;(3)配送活动既是一项小型的物流活动,更是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
2.“配送”与一般“送货”的区别
配送与一般的送货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配送的最终目的虽然是将货物有效地送达到客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送是从货源地集货,通过特定的地点加以整理而送达到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从功能看,其特殊性表现为:配送中从事送货的是流通企业,而不是生产企业:一般送货是由厂商到用户的直达型送货,而配送是“中转型”送货;一般送货是有什么送什么,配送则是按用户的需求,需求什么送什么。
(2)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送货,而是包括了集货、分货、配货、配装等活动在内的难度较大的工作。它必须完全按用户的需求,包括商品的品种、品牌、数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运送。所以,除了各种“运”、“送”活动外,还要进行“配”的工作,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3)配送在规模、水平、速度、效率、质量等方面,远超过一般的送货。要圆满完成配送中的分货、配货、送货等复杂工作,除了要有现代化的设施装备(如各种传输设备、分拣机、识码器、运输工具等)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外,还需依赖强大的信息系统,保持配送系统内部以及与上下游之间的紧密联系。所以,配送是技术进步的产物。
(4)一般的送货只是推销的一种手段,配送则是一种专业化的商品流转组织形式,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如果说送货是一种服务方式的话,配送则是一种物流体制形式[6]。
3.配送与物流的关系
配送是物流系统中由运输派生出来的功能,是短距离的运输。它有如下特点:
(1)配送的距离较短,辐射范围小。
(2)配送位于供应链的末端,处于支线运输,一般发生在靠近最终消费者的地方,而物流涉及整个供应链上的运输。
(3)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
(4)物流处理的流体具有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等特点;配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等特点。
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既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
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个小的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但是,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活动中有特点的活动。
4.连锁企业配送的特点
根据配送的定义,归纳起来,我们可以总结出配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满足门店的订货要求,并强调送货方式的合理性。配送和传统物领域的一般送货过程是有区别的。一般意义上的送货是销售性送货,即生什么送什么。对于连锁企业而言,配送是在于客户需要什么送什么。配送应强调送货方式的合理性,即在时间、速度、服务水平、成本、数量等多面寻求最佳,实现双方的互惠共赢。
(2)连锁企业的配送以支线运输为主。连锁企业的配送活动离不开运输,但它大多数情况下属于终端运输,大部分运输限于一定的地域之内,具有线短、规模小、频率高等特点。
(3)连锁企业的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配送的实质就送货,以“送”为主,属于运输范畴。连锁企业的配送就是把“配”和“送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作业,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